葛世榮院士在致辭中表示,非常感謝Michael Hood院士應邀參加本次論壇,中澳兩國在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方面具有廣泛的合作空間,昆士蘭大學和我校在碳捕獲和封存技術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此次論壇的召開恰逢春分時節,“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希望論壇的召開能助力雙方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合作。
Michael Hood教授作了題為“Enhanced coal permeability for coal-based energy”的報告,該報告從碳排放對全球環境氣候的影響入手,主要圍繞世界碳排放現狀、影響碳排放量因素、未來新能源發展趨勢與減碳途徑等方面展開。葛世榮院士在主題報告《智能開采:現狀與展望》中指出煤礦智能開采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介紹了無人工作面、煤礦機器人、5G通訊等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出了動態碳中和理念下的煤礦綠色清潔發展理念;王家臣教授介紹了我國厚煤層智能開采技術與應用,主要圍繞智能綜放開采頂煤運移規律、煤矸圖像識別技術開展研究;鞠楊教授、趙毅鑫教授、周宏偉教授分別就煤巖裂隙可視化、水在非飽和裂隙砂巖中異常擴散現象、深部開采中的非達西滲流等研究成果展開匯報。
論壇討論環節,Michael Hood院士充分肯定了與會專家在煤礦智能、綠色開采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同時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天下午,Michael Hood在彭蘇萍院士與何滿潮院士陪同下分別參觀了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趙毅鑫,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楊英,能源與礦業學院副院長楊勝利、樊靜麗,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楊克虎以及來自學校相關研究領域的師生共計30余人參加了論壇。本次論壇由能源與礦業學院李楊教授主持。